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全诗赏析
力微任重久神疲,再竭衰庸定不支。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
谪居正是君恩厚,养拙刚于戍卒宜。
戏与山妻谈故事,试吟断送老头皮。

翻译
①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。是题二首,此为第二首。是年夏历七月,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,作诗留别家人。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、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戍时的旷达胸怀。戍:驻守;口占:即兴作诗,不打草稿,随口吟诵出来。②衰庸:意近“衰朽”,衰老而无能,自谦之词。③...查看全文...

赏析
首联是说: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,早已感到疲惫。如果继续下去,再而衰,三而竭,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。这与孟浩然的“不才明主弃”、杜牧的“清时有味是无能”等诗句同一机杼,都是正话反说、反言见意之辞。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,即“只要有利于国家,哪怕是死,我也...查看全文...
林则徐抗英有功,却遭投降派诬陷,被道光帝革职,“从重发往伊犁,效力赎罪。”他忍辱负重,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7月14日)踏上戌途。被发配到新疆伊犁,可谓英难失路,其悲愤之情自可想见。但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,在满腔愤怒下写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激励诗句...查看全文...
一八四○年发生鸦片战争,英国用兵舰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,清朝道光皇帝吓破了胆,匆忙割地赔款,签订不平等条约,并将坚决禁烟、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戍新疆伊犁。道光二十二年(一八四二)八月,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,临行前作此诗留别家人。这首七律诗前三联的写法,很像在告别时与家人话衷肠...查看全文...

作者介绍
相关名句
- 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全诗赏析
- 共眠一舸听秋雨,小簟轻衾各自寒。全诗赏析
- 共庆新年笑语哗,红岩士女赠梅花。全诗赏析
- 共说春来春去事,多时。一点愁心入翠眉。全诗赏析
- 勾引东风,也知芳思难禁。全诗赏析
- 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全诗赏析
- 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全诗赏析
- 沽酒清阴时系马,招凉短槛几留题。全诗赏析
- 孤村芳草远,斜日杏花飞。全诗赏析
- 孤村落日残霞,轻烟老树寒鸦,一点飞鸿影下。全诗赏析
- 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。全诗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