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全诗赏析
赏析
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,游览庐山。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,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。《题西林壁》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,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,并借景说理,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,如果主观片面,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。
开头两句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实写游山所见。庐山是座丘壑纵横、峰峦起伏的大山,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,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。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、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。
后两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是即景说理,谈游山的体会(心中所想)。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?因为身在庐山之中,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,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,局部而已,这必然带有片面性。游山所见如此,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。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,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—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,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,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;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,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,摆脱主观成见。
这是一首哲理诗,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,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,借助庐山的形象,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,故而亲切自然。
相关名句
- 心绪逢摇落,秋声不可闻。全诗赏析
- 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全诗赏析
- 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全诗赏析
- 不薄今人爱古人全诗赏析
- 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全诗赏析
-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全诗赏析
- 不觉碧山暮,秋云暗几重。全诗赏析
- 不露文章世已惊全诗赏析
- 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阳路八千。全诗赏析
- 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全诗赏析
- 天长路远魂飞苦,梦魂不到关山难。全诗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