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韬·豹韬·林战例证

作者:佚名

  森林地的自然地理特点是林密草深,部队通行、机动、展开困难。但同时,隐蔽条件好,便于秘密接敌和突袭,利于包围、迂回、穿插分割,各个歼灭敌人。在森林地作战中,还应该防备敌人火攻。昭莫多之战中,清军就是利用森林地的地理特点取胜的。

  明末清初,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、漠北喀尔喀蒙古、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。厄鲁特又分为四部,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。到噶尔丹执政时,随着准噶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,噶尔丹分裂割据的野心愈益膨胀。在沙饿的唆使下,噶尔丹终于发动了一场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 年),噶尔丹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,越过杭爱山,进攻喀尔喀。喀尔喀向清廷告急,二十九年(1690 年)六月,康熙在警告无效后,决定亲征,在乌兰布通击败噶尔丹。噶尔丹在逃脱之后,分裂叛乱之心不死,继续招集散亡人员,企图重整旗鼓,东山再起。康熙三十四年九月,噶尔丹又率三万骑兵东进,扬言借得俄罗斯鸟枪兵六万,大举内犯。

  在此形势下,康熙决定再次亲征。次年二月,调集九了军队,分东中西三路进击。东路九千人,由黑龙江将军萨市素率领越兴安岭西进,出克鲁伦河实行牵制性侧击。西路四万六千人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将,分别出归化、宁夏越过沙漠,北上切断噶尔丹西逃之路。康熙自率中路北上,与其他两路约期夹攻。噶尔丹见康熙亲率精锐前来,又闻西路清军己过土刺河,有遭夹击的危险,便连夜率部西逃。五月十三日,清西路军进抵土刺河上游的昭莫多(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),距噶尔丹叛军十五公里扎营。

  昭莫多,蒙语为大树林,位于肯特山之南,土刺河之北,汗山之东,“其地有小山,三面皆距河,林木茂荟,可设伏”。

  费扬古以一部依山列阵于东,一部沿土刺河布防于西,将骑兵主力隐蔽于树林中;振武将军孙思克率步兵居中,扼守山顶。骑兵皆下马,待听到号角再上马冲击敌阵。清军先以四百骑兵前往挑战,诱使噶尔丹至昭莫多入伏。噶尔丹果然中计,率兵进击,企图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。孙思克率兵据险防守,双方激战一天,未分胜负。此时费扬古指挥沿河伏骑分兵一部迂回敌阵,另一部袭击其阵后家属、辎重;据守山头的孙思克部也奋呼出击。噶尔丹军大乱,夺路北逃。清军乘夜追击三十里,大败叛军,击毙噶尔丹之妻,噶尔丹仅率数十骑西逃。

  此战,清军利用昭莫多的地理条件,以逸待劳,设伏截击,迂回包抄,终于赢得了胜利。

原文

  武王问太公曰:“引兵深入诸候之地,遇大林,与敌人分林相拒。吾欲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,为之奈何?”

  太公曰:“使吾三军分为冲陈,便兵所处,弓弩为表,戟盾为里;斩除草木,极广吾道,以便战所;高置旌旗,谨敕三军,无使敌人知吾之情,是谓林战。林战之法:率吾矛戟,相与为伍;林间木疏,以骑为辅,战车居前,见便则战,不见便则止;林多险阻,必置冲陈,以备前后,三军疾战,敌人虽众,其将可走;更战更息,各按其部。是谓林战之纪。”